1. 前言:處處都是瑜伽智慧
機緣巧合睇到講莊子嘅書,無獨有偶,翻到「肯定真知」章節,論述莊子點睇「知識」嘅觀點。
佢提到嘅「小知」,就好似我哋講嘅「小我」。一路睇,就愈體會到處處都係 #瑜伽智慧,源遠流長,只係以前唔識,所以睇唔到。在此分享一下。
2. 咩係「小知」?
「小知」即係來自世俗嘅知識,多為適時應世嘅口耳之學。即係,為存活而揀嚟學嘅知識。
例:我哋由讀幼稚園到大學,課程架構入面學嘅所有知識,都係為咗大個出嚟社會做個「有用之人」而學的。
2.2 來自小我嘅小知
莊子曰:「是其所非,而非其所是」(〈齊物論〉)
呢類「知」指自以為是、流於狹隘、片面嘅主觀認知,亦係帶住個人執迷同成見嘅「知」。
通常都伴隨二元對立/二分法嘅思維模式。
例:
* 你做法我唔認同,所以你一定係錯嘅。
(見另一半講嘢唔順耳,就立即發脾氣要指正人,去證明自己先係最啱嘅,就係從小我衝出嚟嘅小知)
* 由細到大,阿媽覺得做得成醫生就係出路,做唔成醫生就係死路。長大後,我都覺得係咁。
(阿媽認為呢個世界除咗醫生就冇其他理想職業,而我被潛移默化,困在阿媽小我嘅小知)
3. 「小知」日常慣常用法
3.1 用嚟「威威」、「鬧人」:
莊子曰:「知出乎爭⋯⋯知也者,爭之器也。」(〈人間世〉)
有唔少人自覺學有所成後,都有一種「我勁過你」嘅沾沾念頭。一個唔小心唔見咗個初心,個人就變囂張,就會好易出口術用「學識」嚟誇耀自己、攻擊別人,引起不必要嘅是非爭辯。
例:
上次男友做咗件我好唔順眼嘅事,我心想:枉佢學莊子學咗咁多年,等我以子之矛攻子之盾,用莊子學說教精佢啦。男友自覺被單打後又唔岔氣,一心想反擊我。
(最後,基於呢種非我即敵嘅小我心態,雙方都只為表現自己係最叻嘅,爭辯既沒營養又沒意義,卻沒完沒了。)
3.2 用嚟「欲求」:
呢一類「知」又係「感覺之知」,知識嘅追求,由感官享受帶嚟嘅刺激與欲望所驅使。
例:
我鍾意食好味嘅嘢,上多啲烹飪班學多啲煮嘢食嘅知識。煮煮吓啲朋友就叫開始叫我廚神,我亦開始享受被人知道我鍾意煮嘅感覺,慢慢無咗原本純粹享受煮的初心。
呢種低覺知嘅感覺之知會令人「求」極都唔夠,愈嚟愈多想要嘅欲望,容易令人捨本逐末,危險!
4. 求知求學,請把持謙虛良善嘅初心。
學任何事,用小我去學,學嚟嘅就係小知。
教的人,用小我去教,教出去嘅,亦係小知。
時刻把持初心,定時定候就可問問良心:
「我學/教緊啲咩?」
「我到底為咩而學/教?」
「我有冇善用所學所知?」
「我有冇虛耗/濫用所學所知?」
尤其是學了某一類自以為好鍾意、好誠心學的知識與技能,更加要自發警醒自我呢。
5. 瑜伽寄語:讓正念Mindfulness成為日常的處世之道
「小知」、「小我」名嚟㗎啫。說穿了,都係一堆加深個人情緒糾纏、加強偏執嘅思維陷阱🪤,亦係無數「不幸」周而復始嘅根。
瑜伽學嘅正念(Mindfulness),正是培養分辨是非虛實嘅覺知,學習從「小我」(情緒/執念)抽離,提升如實覺察當下嘅能力,減少日常生活中不必要嘅思想拉扯。少啲被情緒幻覺牽引,日常做嘅決定、講嘅說話都更明智,人都sharp醒啲!
相關文章:
【瑜伽概念】了解與反思瑜伽作為一套實在的「真知」、「無我」的身心靈實修法